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OCC2016】全球及中国十年心血管事业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6/5/30 14:21:21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5月27日上午,盛大的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开幕式后,大会名誉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霍勇教授,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葛均波院士,Circulation杂志主编、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Joseph Hill教授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回顾了中国十年心血管事业发展历程,并对全球和中国未来十年心血管事业进行了展望。

  5月27日上午,盛大的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开幕式后,大会名誉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霍勇教授,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葛均波院士,Circulation杂志主编、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Joseph Hill教授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回顾了中国十年心血管事业发展历程,并对全球和中国未来十年心血管事业进行了展望。

  中国十年心血管进展及现状概览

葛均波院士发表主题发言:中国十年心血管进展

  葛均波院士强调,目前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防治形式不容乐观。但可喜的是,中国心血管学界在过去十年来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过去十年间,冠心病介入治疗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其中器械的发展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的广泛应用使PCI治疗效果更佳,近远期效果得到很大改善。此外,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质量及数量齐头并进,从国家层面规范了心血管介入治疗。就PPCI而言,近十年中国STEMI患者PPCI治疗比例增加,溶栓率下降,但接受再关注治疗的患者总体比例未见提高,院内病死率十年间无显著统计学变化。另外,虽然近十年间中国PCI总数稳定增长,但平均百万人口PCI数量仍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故中国的介入治疗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回顾过去十年中国冠脉介入治疗的发展,其紧随国际最新发展趋势,在介入新技术、新器械的推广应用方面不断进行尝试,已基本与国际领先水平接轨。中国冠脉CTO介入治疗对器械选择、患者病变部位判断及手术时机的把握等方面越来越精确,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所涉及的手术难度越来越大,CTO术者整体水平越来越高。中国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中国经桡动脉PCI手术比例已高于欧美国家且相对成熟,对减少出血事件、降低患者痛苦有重大意义;国内部分心血管中心在急诊PCI、CTO或分叉病变等复杂病变PCI的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就器械研发而言,2013年中国首个生物支架问世,并陆续开展了相关临床试验,验证了其疗效及安全性。但是,客观来说,中国冠脉介入治疗仍存在发展不均衡、规范化不够等问题,尚存巨大发展潜力。

  过去十年间,中国在其他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也紧跟国际大趋势。就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治疗而言,自2013年开展首例手术后,2015年11月率先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深低温肾交感神经冷冻消融术。就心力衰竭治疗而言,相关指南不断演变和更新,为心力衰竭治疗及时指明了方向。就起搏器而言,植入量逐年增长。就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而言,手术量及成功率不断增加,消融治疗也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此外,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也起步并发展。2010年中国首例TAVR成功实施,此后TAVR数量逐年增加,国产瓣膜也成功研发并正进行临床疗效验证。此外,中国成功研发了左心耳封堵器及世界首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介入自膨胀肺动脉瓣膜并于2013年9月完成了首例经皮左室重建术。

  另外,近年来,中国心血管领域的学术交流也发展迅速。学术会议、行业规范、学术媒体及专业平台共同促进了中国心血管学术交流的发展与进步,在规范中体现着中国特色,并坚持综合性与专业性并存。

  以中国为例,看发展、找挑战、展未来

霍勇教授主题发言:未来十年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

  霍勇教授强调,随着平均期望寿命的增加,全球人口总数及老年人口比例显著增加。人口基数的持续增长,无疑为全球(尤其是人口占世界总人口半数以上的亚太地区)的慢病防控提出了严峻挑战。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统计年报显示,主要慢病对人们的期望寿命及健康寿命影响显著;中国及其他亚太地区国家慢性导致的过早死亡不容忽视。此外,虽然过去十年间全球年龄标化的慢病死亡率持续下降,但总的来说,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仍需承担起更多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早死的预防责任。

  以中国为例,虽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在持续下降,但死亡人数却在持续增加,故心血管疾病防控负担不断加重。就心血管疾病防治而言,其重点在于要实现两防一救,即预防脑卒中和冠心病,救治心肌梗死。高血压是中国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首位危险因素,目前中国高血压的控制现状不容乐观,要想实现2025年将其未达标百分比降至16.3%,需积极实施一级预防减少高血压新发患者以及积极进行降压治疗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实现心血管防治目标,中国积极开展了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CSPPTA)研究,发现“在同样控制血压达标的基础上,依那普利叶酸片可进一步减少卒中风险21%”,为人类卒中的预防指明了方向。2016年,中国两会期间我们更是提出以H型高血压为抓手推动中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国民脑卒中防治策略。就心肌梗死防治而言,中国开展的PEACE回顾性研究发现,心肌梗死预防存在严重不足,救治作用甚微。为此,2015年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专门发函要求积极建设急性心肌梗死区域急救体系,以期提高STEMI患者早期早灌注治疗率、缩短STEMI患者早期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及医疗费用。目前,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正在积极实施和开展中,并取得一定效果。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研究显示,中国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出院患者未进行二级预防,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二级预防工作力度。目前,中国慢病防控的挑战在于专业医疗卫生工作者数量严重不足、很多患者没有相关保险需要自付进行治疗,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要想实现中国慢性防控的目标就需要平衡预防和治疗的资源投入,将防治重心向预防转移。

  展望未来,要想实现慢病防控,我们需从中国人群心血管疾病的特点和重点抓起,提高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实力,建立多级分工合作的高效医疗服务体系。

  全球未来十年心血管事业展望

Joseph Hill教授主题发言:全球未来十年心血管事业展望

  美国Joseph Hill教授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不断下降。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全球死亡的首要因素,其防控意义重大。近年来,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病率呈现增加之趋势。随着全球肥胖的不断广泛流行,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病率将显著增加;全球心血管疾病的流行将由以血栓性心脏病向糖尿病性心脏病转变。展望未来,心血管疾病防控的生活方式干预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因组学研究将为高血压、糖尿病及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带来新希望;大数据将为精准医学的实现和发展提供更多信息;多学科协作将成为心血管疾病管理的重要原则。

版面编辑:zhangshuo  责任编辑:聂会珍



OCC2016

分享到: 更多

相关幻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