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张毅教授:“北上海研究”再结硕果,聚焦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丨ESH-ISH专访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21/4/22 11:25:59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近日,国际高血压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联席会议(ESH-ISH 2021)以线上会议的形式隆重召开。

     编者按:近日,国际高血压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联席会议(ESH-ISH 2021)以线上会议的形式隆重召开。此次ESH-ISH 2021会议上,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徐亚伟教授领衔、张毅教授指导的北上海社区研究课题组,发表了有关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伤(HMOD)的两项研究,并进行汇报交流。《国际循环》特邀采访张毅教授,深入解读北上海社区研究成果。

    中国城市老年居民人群代表性研究——北上海研究

 

    《国际循环》:请介绍一下高血压常累及的靶器官有哪些?有哪些表现?

 

    张毅教授:高血压是以动脉血管压力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对人体的最主要损伤是直接的高压力器官的损伤。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每年全球与高血压疾病相关的死亡人数约一千多万,是非常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近几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把原来的靶器官损害(Target Organ Damage)更名为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Hypertension-mediated Organ Damage,HMOD),包括:眼底动脉硬化出血、大血管动脉硬化、下肢或者颈动脉斑块形成、微量蛋白尿、肾功能不全、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障碍、腔隙性脑梗死等。高血压影响的器官可概括为五个方面:眼底、肾脏,心脏、大脑和大血管,临床表现一般是不典型的、非症状性的,有些人可能会表现为头痛,有些人则表现为小便时泡沫较多,因人而异,且容易被忽视。

 

    这类器官损害也称为“非症状性器官损害”(Asystematic Target Organ Damage)。为什么叫非症状性呢?众所周知,高血压被称为“Silent Killer”——无声杀手,这位“杀手”最可怕之处在于,虽然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检查发现特定的器官损害,但患者常常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并自我感觉是“健康的”。

 

    高血压可以在没有任何觉察的情况下,发生严重的器官受损,一旦累积有可能就会引起相关的心脑血管事件,比如心肌梗死、脑中风。所以经常有人说,“高血压我没有任何感觉”、“我身体倍儿棒为什么会突然中风”、“为什么我一下子就心肌梗塞了”,原因是在这种所谓“身体很好”的状态中,由于危险因素,包括血压的累积,早已经出现上述五个器官的轻微受损。

 

 

    HMOD类似癌前病变,也可以称为亚临床的器官损害,它最危险的地方在于不会明显表现为肿块或身体反应,除非通过仔细筛查,否则无法发现。但今天我们能够通过一些比较精细的手段,在器官受损早期检测出来,及时发现,并及早地进行干预治疗,从而有效地避免发生终末心脑血管事件。

 

    《国际循环》:这两项研究均选择社区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其血压与靶器官损害有何特点?

 

    张毅教授:北上海社区研究之所以选择以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是基于充分的考量。课题组自2013年开始开展北上海研究,主要研究目的是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高发现状。未来中国社会将有非常明显的两大变革,第一是老龄化,第二是城镇化。上海,作为中国未来社会城镇化和老龄化的代表,可能是未来中国社会城市居民的最佳研究人群。以老龄化为例,上海老龄化程度在2010年已经达到25%,而中国整个社会的老龄化程度预期在2030年才能达到25%。这一数据意味着,上海的城市居民已经领先中国全社会的居民20年,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我们特意选取北上海地区的城市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从这样具有代表性的人群中得出的研究结果,包括前文提到的血压与器官损害的关系,以及一些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或器官损害的发现,可以提前10~20年建立对未来中国社会有效的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和有建设性的干预主张。这是北上海研究最重要的意义。

 

图片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是基于人均预测寿命,据我们观察,上海的人均预测寿命大概在83岁左右,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老年人年龄标准是≥65岁,即意味着,人们进入老年阶段(≥65岁)后还将存活20年左右。因此我们需要关注老年人在这段时间的心脑血管风险。

 

    但如果把年轻人的心脑血管风险评估直接生搬硬套用在老年人身上是不妥当的,以吸烟为例,如果一个老人烟龄40年,65岁时让他戒烟,效果其实非常有限,因为吸烟的危险因素早已经转化为颈动脉斑块这样一个亚临床的器官损害。对于老年人来说,器官损害往往比危险因素更重要,因为这时器官损坏已经是比较广泛的存在了。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药的研发,如今一些降脂药物,包括皮下注射的PCSK9抑制剂,使得原来不可逆的器官损害,如果能及早发现,积极干预,大部分有可能得到缓解或逆转。这是北上海研究非常重要的研究目的。

 

    2013年北上海研究在国际临床研究官方网站www.clinicaltrial.gov上进行了注册(NCT02368938),随后研究方案在BMJ: Open上进行了公开发表。截至目前,课题组已先后发表24篇SCI论文,总影响因子90分,完成26次各类国际大会的英文大会发言和32次壁报交流(意大利米兰,德国慕尼黑,法国巴黎,西班牙巴塞罗那,韩国首尔等),北上海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城市老年居民人群研究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

 

    开展北上海研究的同时,我们发现除血压外,病理性的动脉老化独立于血压水平,与器官损害独立相关。提示与正常人的血管老化相比,加速性的血管老化心血管风险不大,但其他器官损害更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课题组创新性提出了新指标——“动脉血管年龄”,用于筛查更容易发生器官损害的患者。这部分研究结果已在美国心脏协会的官方杂志JAHA上发表,目前已经被引用230次,被列为今年Web of science的高被引论文。这是北上海研究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即除了血压之外,动脉血管年龄或者加速性的动脉老化,是其他器官损害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定期检查五大器官,减少靶器官损害

 

    《国际循环》:基于相关研究结果,如何在早期通过血压控制以预防或减少靶器官受损?

 

    张毅教授:早期减少靶器官受损讲究“三早”——血压的及早干预、早期控制、及早达标。血压的及早达标意义非常重大,因为血压≤130/80 mm Hg可以有效延缓器官损害的进行。自2017年年底Sprint研究发表后,如今几乎所有国家的血压控制指标,包括欧洲各国、美国、中国以及亚洲其他一些国家,都提出:如果可耐受,血压应控制在≤130/80 mm Hg。

 

    此外,定期进行血管弹性、动脉血管年龄的测量,以及其他亚临床器官损害的评估也非常重要,如每两年或者每年进行一次。只有及时评估,才能在早期发现器官损害。

 

    总结两点,第一要更早、更积极、更严格地控制血压≤130/80 mm Hg;第二定期进行评估,早期发现器官损害,并采取有效的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干预。做好这两点,就可以达到早期预防、减少靶器官损害的目的。

图片

    《国际循环》:临床实践中,评估靶器官受损的指标有哪些?


    张毅教授:临床上评估器官损害有众多指标,且有很多手段可用于判断眼底、肾脏、心脏、大脑和血管五大器官的受损情况,从而综合评估高血压对这些器官的影响。

 

    眼底:一般采用眼底镜评估眼底动脉硬化,此外现在已经有一些较为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眼底照片直接计算眼底动脉硬化严重程度。

 

    肾脏: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血清肌酐推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可以反映肾脏的损伤程度。ACR>30mg/g一般提示轻度微量蛋白尿,ACR越高,说明尿蛋白程度越重,肾脏损伤程度越大。ACR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但临床上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会忽视这点。

 

    心脏:一般采用心电图、康奈尔医学指数等指标判断左心室肥厚,通过心脏超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房容积指数,通过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之比(E/Em)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

 

    大脑:头颅CT或核磁共振可发现腔隙性脑梗死或脑出血,是很重要的大脑器官损害指标。

 

    大血管:用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或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判断大动脉的动脉硬化程度,还可做颈动脉超声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或动脉彩超观察有无斑块,通过踝臂指数判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图片

 

    专家简介

    张毅 MD, PhD, FACC,FESC

 

    留法医学博士,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副主任医师;同济大学高等研究院 研究员;同济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 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创新与转化学组 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临床循证医学学组 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 委员;同济大学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研究所 副所长;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执行委员;上海市拳击协会 理事;国际拳坛医师协会 委员。

 

    已发表SCI文章75篇,总影响因子为318分,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51篇,最高单篇影响因子15.9分,总被引1042次,h指数19。一篇论文曾获美国AHA Hypertension杂志年度最佳临床型论文奖,单篇被引196次。一篇2017年发表在JAHA杂志文章总被引用230次,被Web of Science评为2019年度高引论文。2020年与Bryan Williams教授联合在LANCET杂志(IF=60)发表评论性文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上海市卫计委优青项目1项。曾获同济大学首届十佳医务青年;东方心脏病学会东方新星提名奖;上海市卫生系统“新优青”。曾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任美国心脏病协会委员(FACC),欧洲心脏病协会委员(FESC),欧洲高血压协会(ESH)委员,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委员。任《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青年编委;《中国循证医学杂志》青年编委;《中国介入心脏病杂志》青年编委。任Hypertension、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等杂志的审稿人。目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刘超颖


高血压靶器官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