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胡大一: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我永远在路上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21/2/22 15:49:05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半世纪从医路,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半世纪从医路,不为良相,当为良医
 
  编者按:古有范文正公云,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今有胡大一踏遍千山万水,为心奔走一生。时值胡老从医50周年,《国际循环》特邀胡大一教授年度特别采访,
 
  大幅降价的冠脉支架还能放心用吗?
 
  《国际循环》:2020年11月,作为首个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高值医用耗材,冠脉支架进入 “百元时代”,然而支架降价却火了药物球囊,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胡大一教授:早在支架集采前其实我已经预测到会出现这种现象。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公立医院的发展模式、评估机制,不解决医疗助力的根本问题,即使集中采购大幅降低了药物价格、支架价格,对过度治疗有一定的限制和作用,但我认为依然是治标不治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图片

 
  由于支架价格进入了“百元时代”,现在很多患者都对支架质量表示担忧,担心便宜无好货,支架厂家还能不能保证生产产品的质量,毕竟这些支架是放在我们人的心脏里头。我想患者的担心是合情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用“百元”支架肯定不能够解决目前环境下医院的运营模式和科室的发展问题。所以现在的对策就是增加药物球囊的使用。现在药物球囊的使用频率大幅增加,因为手术后没有在血管里留下金属,患者往往也很容易接受这样的方案。
 

图片

开展医学志愿服务
  但据目前我了解的情况,很快药物球囊也会集采。接下来还会推动生物可吸收支架概念,使患者更加容易接受。但我想提出三个问题,第一,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安全性如何;第二,它的效果是否明显优于药物洗脱支架;第三,目前生物可吸收支架显然还不能替代药物洗脱支架,从性价比上看,尤其在支架降价以后,生物可吸收支架性价比远远不如药物洗脱支架。
  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需要探索将来公立医院的运营模式。国家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医院靠创收来发展,靠创收来发工资奖金。否则集采只能治标,很难治本。
 
  电子烟有害吗?
 
  《国际循环》:近年来有关电子烟的讨论越来越多,请问您如何看待电子烟,大家又该如何正确戒烟?
  胡大一教授:我特别强调“零吸烟”,即不主动吸烟,不吸二手烟,同时不吸电子烟。电子烟有两个问题,第一,电子烟本身有危害,无论它是否含有尼古丁。在此次疫情之前,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已经报道了2000余例青少年因为吸电子烟导致的电子烟相关肺炎,且有导致死亡的病例。
 

图片

2018年5月31日获世界卫生组织控烟奖
  第二,吸烟本身是一种行为依赖,无论是烟草还是电子烟。一直以来电子烟设计的各个方面都是为了吸引我们,并且吸引青少年人群,所以电子烟实际是在为未来的吸烟人群培养“后备军”。最后我想强调,我们很多吸烟的人想用电子烟来替代烟草,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电子烟本身有危害,况且你本身也从未戒断这种不良的、不健康的行为,所以戒烟包括不吸电子烟。
 
  紧迫起来,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国际循环》:胡教授您作为医学科普达人,请问您为何如此重视科普?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提倡全民医学科普教育,对于科普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呢?
  胡大一教授:我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做健康教育,慢病的预防和控制,单靠医院、医疗机构是不够的,等到人得了病或者病情复发了再进行健康教育是不行的。每个人都要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对自己的健康不负责,你得了一场重病,心肌梗死了,中风了,得了心力衰竭了,得了癌症了,可是再亲的亲人,再好的朋友,都无人可以替代你去忍受疾病的痛苦。

图片

开展健康讲堂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健康承担责任。要实现健康中国,最重要的是要广泛地发动群众,做到三落实。一要落实自我管理健康的意识和责任。我们很多年轻人总以为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之类的病离自己很遥远,但恰恰是这种侥幸心理不断导致年富力强的人猝死。心里要有健康的意识,要有紧迫感,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二要落实管理健康、预防疾病的知识和技能。所以需要做科普,告诉大家怎样预防疾病、维护健康,得了疾病、得了心梗、做了支架,怎么能减少疾病复发呢?只要做好康复,依然能活得健康长寿。这些知识和技能,医生是有责任向患者去传播的,去指导、帮助患者学会管理、管好自己的健康。
  最后要落实自我管理,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实践和实效,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有些人不是不懂,也知道吸烟有坏处,也知道运动有好处,但老强调工作忙,烟戒不掉,我觉得大家需要实践,另外就是要让他们看到健康的实效,这也对我们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做健康教育不是电视上的三言两语,我认为需要有预防、康复的实体机构,让患者能够体验到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愉悦的、快乐的、幸福的。并且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带来实效,比如用更低剂量、更少品种的药物,就能实现对血压、血糖、血脂的更好管理。我曾经这样帮助过大量的患者,比如一些中青年的患者,他们体检发现了70%~80%的血管狭窄,不做支架,把烟戒掉,少喝酒,坚持适当运动,科学用药,最后结局逆转了,而且现在还能跑马拉松了,斑块从原来的百分之七八十变成百分之三四十了,这不是不能实现的。
 

图片

参加越野赛
  所以说我们医生要帮助患者看到好处,要实践,要实效,这叫什么?这叫尝到甜头,了解健康生活方式是很愉悦的,让患者看见实效,血压、血糖、血脂控制更好了,药反而减少了,斑块没做支架,狭窄程度更轻了,而且还能跑马拉松了。这个时候你再想让他回去吸烟,不运动,就很难了。所以健康教育和健康实践一定要“精耕细作”。
 
  《国际循环》:年关将近,近日全国多地倡议就地过年,请问在新冠疫情下,您对于如何进行心血管防治和康复有哪些建议呢?
  胡大一教授:从2019年10月开始,我们就开始推动“心脏康复走基层,五大处方进家庭”项目, 五大处方即药物处方、运动处方、心理处方、营养处方和戒烟处方,这五大处方是心脏康复中的一个整体体系。疫情期间,心脏预防康复这类诊疗活动,患者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预防康复”,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在家中实现。甚至我们可以把五大处方推进到家庭,推进到社区,就地解决,既方便患者也便于实行。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国际循环》:从医50余载,您一生为心奔走、一心情系病患,回顾您50年从医路,您对医学临床、教育、科研有着怎样的感悟?
  胡大一教授:2020年9月是我离开母校北医(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走上医生岗位的第50年。从医50年,我实现了当年清华大学校长、后来高教部部长蒋南翔先生,对我们这批国家培养的大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阶段的任务——“争取健康地为祖国工作50年”,我已经完成了任务,健康地为人民工作50年。我是一个走过了我们国家医疗卫生两个阶段“前30年”和“后40年”的一个医生,当年我在农村做过全科医生,后来到北大医院做了许多年的大内科医生,直到90年代才做心脏专科医生。
  现在我们的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影像学发展很快,支架换代也很快,药品也越来越多,比早年我那时候可用的药片、影像工具、治疗工具多多了。但是我有一个感觉,我想也是广大患者的感觉——我们医学的技术越来越发达,医学的温度越来越低。
 

图片

南极行
  今天的医学分科越来越细,设备越来越精良,但却是没有温度的医学,我们用药片、支架、手术刀构筑了医疗的“冷兵器”时代。说句不好听的实在话,我们现在是用影像看器官,两边不是人。医疗离人越来越远,医生问诊不去问问患者是寒是暖,不去测测循环狭窄程度,不问问病人有没有胸痛,胸痛什么特点,它是心绞痛还是不是心绞痛。医疗变得越来越技术至上,科学崇拜,这是很大的问题。
  资本对科学技术有巨大的推动力,使生物学技术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资本进入医疗时,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资本的本质是逐利,是追求利润,而且是疯狂的追求。所以资本另一方面也让医学走进了不归路,使得一些成本不高,没有创伤的适宜技术被淘汰。现在运动心电图很多医生不做了,说很危险,病人一来就是CT核磁,就是造影,就是支架。当前资本进入医疗助力了医疗体制,还有我们培养了大量的技术能手,但是非常缺少有人文素养,有哲学思考,有同理心、同情心、责任心的,了解被疾苦折磨的一个完整的人感受的医生。
 

图片

2019年非洲行,赤道留影
  我为什么在1995年创造“双心医学”,因为医学里边有科学的成分,医学离不开科学,但医学不等于科学。医学还是人学,当中包含两个“ren”,一个是人民的“人”,一个医生只有了解患者是一个整体的人,人有身体痛苦,有情感的不安。所以要一问病情,二问心情,三聊工作、生活、经历过的事情,谈谈性格,去整体地了解一个人。
  第二个是仁义道德的“仁”,医学是仁学,是利他主义的。我认为这需要三颗心,一要有同理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处处为患者着想。第二要同情心,因为每天我们看着的都是被病痛折磨的患者,医疗不一定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至少我们要总是在安慰。第三要有一份责任心,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人的健康和生命,责任重大。
  医学它需要普惠世界,无论是穷人、富人,有权利的人、没有权利的人,在医生的眼里都一视同仁,最重要的是要解决贫困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障。中国的古话概括的最好,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只有医生的职业是能和宰相并列的,说明医生是有一份社会责任的。

图片

基层健康扶贫
 
  《国际循环》:展望未来,您对自己有怎样的小结和计划?
 
  胡大一教授:我现在已经进入了老年阶段,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老有所为。但我们国家对老人要想“老有所为”的话限制非常多,像学会、杂志到了这个年龄都不能继续任职了,还有现在很多年轻人想当我的学生,想跟着我学医,我自己也很希望把我这50年的体验、经验传授给他们,也想继续带一批年轻医生,因为我觉得现在年轻医生要学会看病,更重要的是要学我的大健康理念,学会防病,学习医学的人文思想。
  我还有一个很强烈的心愿,想为我们国家带一批既懂临床医学,又懂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国的慢病预防康复事业培养一支年轻的队伍。但是问题是现在没有一个学校能给我这个机会带研究生,我也不要工资,我也不要待遇,到处去找但是没有学校能提供这种工作机会,这是我比较大的痛苦。
  但我现在还是在干我力所能及的事情,首先我还可以看病,线上我在京东健康做了我的第一个心脏中心,在乐健也有,线下我在北京和睦家医院、北京东直门医院、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淄博万杰医院、海南五指山、广西南宁和北海等等地方都建立了工作室,现在一边看病,一边传帮带些医生。

图片

重回阿里高原
  还有做健康教育,例如电视节目,但更重要的是我自己的公众号(胡大一大夫)。我想我的公众号是少数能够让广大患者找到光明,找到希望的一个公众号,因为现在的信息都把病说的很可怕,把技术说得过于神奇,夸大技术的神奇,把疾病说的可怕,信息的双重加工使很多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也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同时还消耗了医疗卫生资源。这样一个能实际向广大患者,向社会传送光明和希望的正能量的公众号,能够深受群众欢迎,是在我这个年龄段做的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我开展健康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
 

图片

“胡大一大夫”公众号
 
  世界这么大 我想去看看
 
  胡大一教授:我还准备周游列国,南极、北极、非洲、欧洲、亚洲基本上我都到过了,亚洲还剩几个中亚国家没去。原计划2020年去南美洲,但因为疫情暂时走不了。

图片

2019年腾格里沙漠徒步赛
  但2020年我也没歇着,这一年我到全国各地去爬山,爬了30多座。一边出诊,一边游山玩水,一边锻炼身体。

图片

胡大一登山
  同时2020年也是我“日行万步路”的第20年,现在我每天步数都不少于25 000步,这也是我坚持带领大家走向健康的一个行动。

图片

路在脚下走向健康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刘超颖


胡大一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