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卜培莉教授:高血压治疗中的低血压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8/8/24 16:30:21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低血压的现象。

  编者按: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低血压的现象。在第十六届心脑医学大会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卜培莉教授发表了题为“高血压治疗中的低血压”的精彩演讲,就几种常见的高血压治疗中的低血压现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现象并不少见。尤其在老年人中更常见,因此,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显得非常重要,其主要有以下几类:体位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PH/OH)、餐后低血压(PPH)、不当用药致低血压、季节性低血压等。
 
  体位性低血压( PH/OH)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体位性低血压(PH)或直立性低血压(OH)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群的患病率从4%~33%不等。高血压、糖尿病人群中OH更多见,尤其是服用多种降压药的患者。其诊断标准为:体位由卧位变换为直立后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大于20 mm Hg,或舒张压下降大于10 mm Hg,伴或不伴症状[1996,美国自主神经学会(AAS)和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定义,AAS&AAN],或直立倾斜试验中至少60度角3 min内出现上述血压改变,血压降低幅度略低于标准但伴有症状者(2003,JNC7),较长时间(10~15分钟)后血压持续而缓慢的下降的患者,并出现头晕或晕厥 。
 
  PH/OH的临床表现为轻者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周身乏力等,重者出现眩晕、心悸、大汗、呼吸困难、言语不清、甚至晕厥、跌倒致骨折等 。PH/OH常见的病因包括神经源性、非神经源性和药物引起,包括心脏功能障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不全、血容量不足、反射调节功能障碍。PH/OH导致血压下降,各脏器灌注减少,可降低冠状动脉灌注,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对供血不足尤为敏感,可导致乏力、眩晕、认知障碍等症状,甚至晕厥,是引起晕厥常见原因之一;前瞻性研究证明OH是卒中的危险因素;OH的严重程度与早逝、摔伤和骨折呈强相关。70岁以上老人中,OH占7%,死亡率增加64%。
 
  在预防和治疗上,应早期筛查出OH患者,治疗过程中测量卧立位血压,重视患者早期的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及早处理OH。关注病因治疗,原发病的治疗,调整降压及扩血管药。预防OH教育及非药物治疗措施是治疗的基石。扩张循环血量、避免静脉淤血、改善心血管神经系统的适应性。调整降压药及扩血管药物剂量、用法,此外,可适当增加盐和水的摄入,其他还有物理运动疗法 ,浴疗、训练,弹力袜、紧身裤。

  餐后低血压(PPH)
 
  餐后低血压(PPH)定义为进食所引起的低血压,即餐后2小时内每15分钟测量血压,与餐前比较收缩压(SBP)下降>20 mm Hg,或餐前SBP≥100 mm Hg、餐后SBP<90 mm Hg,或餐后血压下降程度轻,但出现心脑血管缺血症状(心绞痛、乏力、晕厥、意识障碍)。血压一般在餐后15~40 min内开始下降, PPH主要发生于早餐,中餐和晚餐亦可发生。国外PPH的患病率为2.6%,住院老年患者的患病率为36%~70%;国内住院老年人PPH患病率为74.7%,可能与我国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有关。老年高血压患者PPH的发生率高达48.9%,尤其在使用降压药治疗的患者中。
 
  老年人PPH的发病机制包括餐后内脏血流增加、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低、交感神经代偿功能不全、血管活性肽分泌异常、胃肠激素异常分泌等。多种药物合用(>3种)、利尿剂特别容易引起 PPH,其次为其他降压药物。高碳水化合物餐、早餐、热餐易引起PPH。一些并存疾病也是危险因素。
 
  餐后低血压筛查方式为随测血压,即通过袖带血压计测定餐前血压和餐后2 h内血压(每15~30 min测定一次),可以达到确诊目的。24 h 动态血压监测对PPH诊断有帮助,但要调整餐后血压测量时间间隔。PPH诊断经一次餐后测定常可确定,但一次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PPH,症状明显者需进一步做血压监测。老年人同时发生PPH和OH的比例为 22%,和老年无PPH者相比,有PPH者OH的发病率更高。PPH是心血管事件、卒中、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也是老年人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尽管如此,PPH 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餐后低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包括:餐前饮水:饮水350~480 ml;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高碳水化合物尤其葡萄糖易诱发PPH;少食多餐;由于PPH 与直立性低血压常常合并存在有相互加重作用,故提倡餐后取卧位或坐位一段时间;避免进食时饮酒;血液透析患者避免血透时进食;避免餐前服用降压药,宜在两餐之间服用。餐后低血压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减少内脏血流量、抑制葡萄糖吸收和增加外周血管阻力的药物。
 
  用药不当致低血压
 
  据统计,使用3种或3种以上降压药的患者,OH的风险明显增加。当抗高血压药物与其他血管扩张药物同时服用时,可导致降压作用的叠加,血压下降。部分患者由于药效代谢和药效差异均可出现低血压反应。药物导致的低血压现象最常见,老年患者高血压急症时含服硝苯地平,可在短时间内血压骤降,致交感神经活性反射性增高。此外,硝苯地平缓释片本身也具有拟交感活性,易出现心动过速、四肢冰凉等低血压表现。
 
  季节性低血压
 
  季节交替不仅会影响静息血压,也影响运动血压。正常人血压从5月份开始下降,8月份达最低值。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同样存在季节性变化,且变化幅度比正常人更大。夏季时外界环境炎热,机体为保持恒定体温、增加散热,体表毛细血管舒张,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血流增加。出汗多且未及时补充水分,可致血容量下降,同时,交感张力下降也可导致血压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随年龄的增加,血压季节性变化更明显。因此,患者在口服相同剂量的降压药时,夏季血压往往明显降低,出现头晕、乏力、视物模糊等,易被误诊为脑血管病。
 
  专 家 简 介
 
 
  卜培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内科教研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高血压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分会高血压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学会第一届常务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脏康复研究中心常务委员,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高血压健康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心功能协会理事,山东省防痨协会危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预防医学会心血管疾病防治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973前期子课题1项,并参加了数项国内或国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朱婧


高血压低血压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