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6~9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心血管年会暨第十二届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CSC&QICC 2018)于杭州召开。本届会议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吴立群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开展的冷冻球囊导管消融(CAB)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中长期临床结果。
编者按:2018年9月6~9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心血管年会暨第十二届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CSC&QICC 2018)于杭州召开。本届会议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吴立群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开展的冷冻球囊导管消融(CAB)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中长期临床结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吴立群教授
肺静脉隔离(PVI)心房颤动(AF)消融的重要目标,2012 HRS共识指出,对大多数AF消融手术来说,肺静脉和/或肺静脉前庭消融是其重要目标。
吴立群教授介绍,其团队开展的一项CAB治疗PAF的研究,连续纳入2013年12月~2015年3月PAF接受一代CAB者118例,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90天后的AF事件,此外,评估PVI成功率,手术时间、LA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并发症比例等临床参数。术后持续心电监测3天,1、3、6、12、24个月等24 h动态心电图、事件心电图及电话随访。随访1年以上,观察CBA的远期临床疗效。
结果,共计110例患者完成随访,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测患者1年期无AF复发率为77.3%,2年期无AF复发率为74.4%。PVI成功率达到98.3%,平均手术时间为(110.3±12.2)min,平均X线曝光时间为(18.6±5.5)min。
临床实践中,影响冷冻消融的相关因素有:肺静脉分支的变异、球囊大小、封堵情况、冷冻温度、复温时间、冷冻次数、TTI(消融至PVI的时间)和迷走反应及其作用。
球囊大小选择
该研究中使用球囊直径为28 mm的患者比例为75.7%(81例),使用球囊直径未23 mm的患者比例为12.2%(13例),两种都使用的患者比例为12.2%(13例)。研究显示:使用28 mm CB-2术中换用23 mm球囊的概率为9%,较CB-1明显降低(20.1%),减少了手术及X线曝光时间。
封堵情况
封堵一般分为4级:IV级,完全封堵;III级,少量漏出;II级,漏出量多;I级,瞬间流出肺静脉。PVI急性成功率:完全(IV或III)83.9%,中等(III-II)63.6%,较差(II或I)38.1%。
冷冻温度
最低温度与封堵程度有关,温度迅速下降会造成组织细胞的坏死。有报道:如最低温度<-51℃,无论上下肺静脉无一例外的实现了PVI,特异性100%;冷冻120 s时,如上肺静脉温度≥-36℃时,提示此次冷冻PVI失败,特异度95%(阳性预测值80%);但对下肺静脉120 s时如温度≥-33℃提示此次PVI失败,特异度97%(阳性预测值82%)。通常要求:120 s时对上肺静脉<-40℃,下肺静脉<- 35℃。
复温时间
AF复发与球囊复温时间相关,复温时间>67 s,肺静脉电位很少恢复;复温时间<25 s,肺静脉电位易于恢复。预测特异度为69%,灵敏度为70%。
冷冻次数
51例PAF分为2组:PVI后+1次巩固和PVI后+2次巩固;长期随访的成功率为48% vs. 46%(P=0.84);但膈神经麻痹可能上升,应平衡次数增加带来的获益和风险。
吴立群教授团队开展的另外一项关于研究,探讨使用Achieve实时观察冷冻对肺静脉电位隔离的作用。2014年5月~11月61例PAF使用28 mm CB-1及Achieve观察PVP的变化,绘制受试者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PVI时间对早期LA-PV传导恢复情况的预测作用。
244根肺静脉中,80.3%(196/244)PV可实时监测PVP(91.8%LSPV,82.0%LIPV,86.9%RSPV,60.7%RIPV)。
CB-3较CB-2在实时记录PVP上有显著优势(85.7% vs. 67.2%),尤其对某些特殊肺静脉解剖(如早分支PV),CB-3 2015年在美国和欧洲批准使用,头端较CB-2缩短40%。